中国这个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正在形成一些独特的运营模式。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车企的多品牌、多基地运营。
目前,我国乘用车行业排名前三的车企都实行了多品牌、多基地的运营模式。其中,一汽大众有奥迪、大众和西亚特三个品牌,长春、成都和佛山三大生产基地;上海大众则有大众和斯柯达两个品牌,上海、南京、宁波、仪征、新疆等多个生产基地;而上海通用则有凯迪拉克、雪佛兰和别克三大品牌,在上海、烟台、沈阳和武汉有多个生产基地。
近来冲击行业前三的东风日产也在加速布局多品牌、多基地的运营。其生产基地从广州和襄阳,不断向北扩张,继郑州之后,又将在大连建设新的生产基地。而其启辰D50上市之后,正式形成了双品牌运作的格局。未来的英菲尼迪国产,也将为其增加一个新的品牌。
多品牌、多基地的运营模式适应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特殊情况。首先贴近消费者生产是汽车生产的原则。中国市场幅员辽阔,随着我国汽车市场需求的不断膨胀,单一生产基地难以有效辐射全国各地,即使不考虑物流响应时间,单一生产基地过高的生产量带来的物流压力也难以承受。加上我国汽车消费市场在不断地向中西部转移,这需要车企随着消费热点的转移不断向内陆推进生产基地。像一汽大众的成都基地、上海通用的武汉基地等都属于此类。
其次,我国汽车行业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资源的区域垄断。这种垄断形成了消费的区域偏好。要打破这种垄断和偏好,生产基地的区域配置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手段。一汽大众的南下佛山、上海通用的西进武汉、东风日产的北上大连等等,都有这方面的考量。
再次,中国汽车消费的多元化,也是形成汽车行业多品牌运作的原因。特别是我国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在汽车消费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车企除了豪华品牌之外,在大众化的品牌上,通过实行多品牌的运作,可以覆盖不同的消费群体。 (《第一财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