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认为,在财税问题上,中国最迫切需要的是一个全面覆盖政府收入的预算制度,应该将税收、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等各种收入,以及各级政府的收入都纳入进来。新的预算制度在一两年内可能无法完成,但却是中国制定长远财税战略的重要基础。
他指出,目前外界对中国宏观税负的争论,根源在于中国总体性数据的缺失。问题之一,在于财政部管理的税收只是一部分,各个部委、各级政府都有相应的收入,没有一个部门能说清楚中国政府究竟有多少收入。问题之二,在于国有资本运行状况不明了,中国国有经济在整体经济中占据重要份额,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国有资产的平衡表也无据可查。
很多学者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的税收结构,认为中国应该加大财产税的比重。许善达则认为在五到十年之内,中国不要去想扩大财产税的规模,而且这部分收入不会很大。
他还指出,由于当下人才流动性很强,国际上财产税是朝着减税的方向进行,如香港地区与新加坡等地已经停征遗产税。当地政府增加的财产税收入,可能还抵消不了税收增加带来的负面效应。
许善达认为,要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不低于GDP的增速,还需要加大减税力度;要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需要重点减少食品、服装、房租等领域的流转税。
许善达还曾指出,2012年政府具备结构性减税的能力。一是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税负相对较重的第三产业的规模会不断扩大,这会造成税源的增加。二是随着税务机关掌握的信息资源增加,税收征管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三是2012年中国仍然会实行鼓励进口的政策,由于进出口税率的差异,也会使得税收收入增长。
针对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要利用税收来调节收入,许善达认为要有重点。低收入者,即恩格尔系数比较高的群体,他们的支出中有大量用于食品等基本生活资料上。如果降低食品、服装、房租等方面的流转税,才会切实减轻这部分人的税负。 (《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