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53343964

2014年将是政治社会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

文章来源:发布者:发布时间:2014-04-10 09:23:19阅读:

《中国经济周刊》4月4日发表的刘元春、闫衍的文章指出,2014年将是中国全面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行结构性改革的第一年,也是近20年来政治、社会、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
  大改革在本质上是一场全面的政治运动,是在经济基础发展的推动下上层建筑的变革与重构。改革不仅是政治调整的产物,同时也是新政治开启的手段和助推器。要想使大改革得到顺利、全面的推行,就必须打破传统利益格局,削弱传统政治势力,瓦解反改革联盟,凝聚大改革所必需的政治力量。
  大改革在本质上又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它不仅改变了不同利益集团的权力关系,也改变了社会互动的关系。三中全会公布改革决议之后引发了社会的大讨论,也引发了社会预期的重构和社会信心的调整。不同群体对三中全会决议的不同解读对于社会的冲击在短期依然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
  大改革在本质上也是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与经济利益的重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构、财税体系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金融改革深化、社会福利体系的全面重构都会对现有的资源配置模式带来根本性的冲击,短期的“创造性破坏效应”依然较为明显。改革带来的投资空间的释放以及市场信心的重振在短期依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2014年也是中国政策再定位与政策转型之间的冲突最为激烈的一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定位虽然在名义上将与2013年保持一致,但大改革却使2014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具有双重特性:一方面,大改革的开启要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按照新机制来实施,以摆脱信贷—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困境,使2008年到现在所实施的各项反周期政策回归常态。另一方面,大改革的顺利推行又需要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这要求调控部门必须灵活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对冲大改革带来的各项震荡,以避免经济的过度波动。这两方面最终将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偏离2013年的定位,出现相机抉择较强、变动幅度较大等特点。
  2014年也是世界经济步入“宏观政策逐步常态化、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的大调整与大过渡的一年。中国经济的大改革、世界经济的政策大转型以及全球经济周期性力量的轮转,这三大力量决定了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框架,也决定了2014年宏观经济具有“底部修复”的运行特征。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 集团信息
  • 宏观政策
  • 研究报告
  • 会员之窗

上海建工集团获得18项“中国安装之...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安装协会第七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暨第七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上,表彰了“2021-2022年度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集团承建的前滩中心25-02地[详细]
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
5月24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详细]
我会编撰《中国集团公司30年》一书...
由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编撰的《中国集团公司30年》一书,已于国庆70周年之际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十章,38万字。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昌智和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贺光辉分别作序。[详细]
栏目ID=3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