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10-53343964
您的位置:>首页 > 本会业务 > 本会动态

“中国集团公司辉煌30年”系列报道之六:中国集团公司组建的意义与作用

文章来源:发布者:发布时间:2017-12-20 09:11:45阅读:

编 者 的 话

1987年12月16日,国家体改委、国家经委发布《关于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几点意见》。这是我国政府颁布的关于建立企业集团(公司)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由此开启了我国集团公司创立发展的历史阶段,至今已整整30年。
        30年来,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的中国集团公司,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成就辉煌。1989年,在美国《财富》公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我国仅有一家公司登榜,而在2017年7月最新一期榜单中,中国上榜公司已达115家,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位。
        为纪念中国集团公司成立30周年,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近期编撰完成一部《中国集团公司30年蓝皮书》,即将与读者见面。本网站选摘该书部分章节,编辑成8篇“中国集团公司辉煌30年” 系列报道,从12月13日起陆续推出,敬请读者关注。

“中国集团公司辉煌30年”系列报道之六:

中国集团公司组建的意义与作用

中国集团公司的组建和发展,使之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而且,中国集团公司的组建和发展,对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践行落实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加快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促进了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精简和公共职能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共进行了七次规模较大的机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已由1982年的100个削减为2013年的25个,每次机构改革都与经济体制变化及集团公司建立、发展关系密切。1987年,中国开始组建集团公司,1988年国务院就进行了机构改革,国务院部委由原有的45个减为41个,直属机构从22个减为19个,非常设机构从75个减到44个,其中与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企业集团关系密切的有:撤消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成立新的国家计委;撤消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核工业部,成立能源部;撤消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和电子工业部,成立机械电子工业部;撤消国家物资局,成立物资部;撤消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成立建设部;撤消航空工业部、航天工业部,成立航空航天工业部;撤消水利电力部,成立水利部;撤消隶属于原国家经委的国家计量局和国家标准局以及原国家经委质量局,设立国家技术监督局。20世纪90年代,当中国企业集团迅速发展时,1993年和1998年,国务院进行了两次机构改革。1993年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共59个,人员减少20%,其中与经济体制改革和集团公司发展关系密切的有,机械电子部拆为机械部和电子部,撤消能源部设立电力部和煤炭部;1998年的改革,国务院不再保留的有15个部委,新成立的有四个部委,更名的有三个部委,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到29个。本世纪初,随着企业集团向集团公司的转变,国务院又启动了两次机构改革。2003年机构改革后,国务院由28个部门组成,其中,撤销大部分工业专业经济部门共10个,如电力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化学工业部、地质矿产部、林业部、中国轻工业总会、中国纺织总会等,新建立国资委、银监会;组建商务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国家直属机构;200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构,整合完善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体制,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与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集团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的要求,国务院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就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加强依法行政等作出重大部署,减少正部级机构4个,改革后设置组成部门为25个。国务院多次机构改革达到了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资源配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服务企业集团公司需要的目的,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有利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顺利实施,有利于集团公司做强做优做大做出特色。
        二、促进了各类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精心设计,建立示范、加强引导,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大大促进了企业发展做强做优做大,推动了企业改革迈向集团公司。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有关经济改革和促进组建企业集团或集团公司顶层设计的文件达100多件,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有关涉及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集团公司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也有100多件,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制定的有关促进企业发展和建立集团公司的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多达一千余件。在顶层设计中,党和国家一直把企业改革与发展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把组建和发展集团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大刀阔斧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推动组建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同时,鼓励和支持组建民营企业集团公司,积极推进集团公司内部建立现代公司制度,明晰公司法人经营权,把以行政力量联结、组织松散的企业联合体改造成为以股权为主要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以与建立发展集团公司法律关系极为密切的《公司法》为例,该法自1993年制定以来就先后修改了4次,每次修改都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现代企业公司制度作为重要内容,特别是2013年的最新一次修订,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简化了登记事项和登记文件,对进一步激励社会投资热情,鼓励创新创业,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意义重大,为我国工商部门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构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体系,将企业登记备案、年度报告、资质资格审查等通过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系统予以公示,完善文书格式规范和登记管理信息化系统,切实为注册资本登记改革这项利国利民的举措“落地生根”等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为集团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法治保障。目前,我国规模大、实力强、有影响、有特色的企业多称之为集团公司。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截止到2017年7月底为止全国8000多万家企业中,规模较大的公司有2000多万家,其中称之为集团公司约有250余万家。而我国集团公司成功的实践,又推进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促进了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
        三、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建立和发展,是围绕提高国有企业发展质量效益、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国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展开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组建后,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通过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改造,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装备水平升级,实施名牌战略,提升产品质量,达到了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资产保值增值的效果。特别是为解决国有资产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政企不分、管理缺位等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3年决定组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委员会,建立了出资人和监管人制度,这是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改革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该部门合并了之前分属于8个中央部委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能,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对监管的中央所属国有资产(不包含金融类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行监督,维护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益,推进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制定了《企业国有资产法》以及《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关于实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国务院有关部委制定了《关于推动地方开展试编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的意见》、《关于完善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有关事项的通知》和《关于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有关事项的通知》等规定,要求加强对集团公司国有资产的管理,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提高中央企业税后利润上交比例,将更多中管国有企业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以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为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经过改革,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在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将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培育出一大批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资料显示,1976年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有6千余家;1988年,中国全民所有制企业数十万家,固定资产原值为11787亿元,定额流动资金为6015亿元。2005 年,166 家“央企”实现年销售收入 6.7 万亿元,利润 6276 亿元,分别占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收入的 58.3%、利润的 69.4%。目前,全国国有企业超过15万家,资产100多万亿元。国资委下属管辖分布在核工业及技术、航空、军工、电信、能源、电力、装备制造、钢铁等领域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只有102家,2016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达43.6万亿元,实现增加值10.4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3万亿元,上交税费总额3.3万亿元。
        四、为民营集团公司成长壮大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在党和国家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下,在国务院“非公36条”的扶持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飞跃发展,推进了民营企业集团公司建立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民营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强调指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为此,我国制定了相应政策进行规范指导,引领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公平竞争,进一步促进民营集团公司的快速平稳健康发展。1978年,全国只有14万户城镇个体工商业者代表中国早期民营企业,到上世纪末民营集团公司已近3000家。本世纪以来,民营集团公司迅速发展,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增大,效益不断提高。据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全国民营企业为244.2万家,其中具有集团公司规模的有限责任公司为34.5家,股份有限公司为6.1万家。到2008年底,我国沪深股市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共有1540家,其中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达604家,占上市公司数量的39%。2011年,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超过900万家,注册资金总额近25万亿元。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角的吹响,商事制度的改革、简政放权政策的实施,极大激发了民间创业热情,大量民营企业应运而生,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创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民营企业成为近年来经济发展领域的亮点,数据显示,来自民营企业的税收占比超过50%,民营企业对我国GDP贡献率高达60%以上,吸纳了70%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新增就业90%在民营企业。2017年,我国民营企业已发展到8000余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近3000万家,冠以集团公司名称的250多万家,占中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对GDP贡献超过60%,税收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城镇就业岗位,它们中至少有数十万家是集团公司。据《财富》报告,2016年世界500强中国上榜公司达到110家,其中民营集团公司为36家,占中国企业世界500强总量的36%。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都是集团公司,而且500强中则有36家入围世界500强榜单。据2017年4月17日福布斯网站公布的2017华人富豪榜单显示,2017年共有486位华人富豪上榜,在全球富豪总人数中占比23.8%,较2015年增加116位,增幅31%。在前十名华人富豪中,有四位来自中国香港地区,其余均为中国大陆。其中万达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健林以净资产规模313亿美元位居榜首,财富较2015年增长29.34%,稳居亚洲首富。据7月17日国外媒体报道,在《福布斯》网站最新发布的全球富豪财富排名中,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以354亿美元的个人净资产位列18位,成最富有华人富豪;排名紧随马云的两位华人富豪,分别是排在第21位的李嘉诚和23位的马化腾,他们两人的个人财富分别为332亿美元、324亿美元。展望未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民营集团公司在实力、规模、速度、效益等都会有更大的发展和提升的空间。
        五、为外资集团公司在国内创业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把对外开放、吸收外资作为我国基本国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党和国家把鼓励外商投资作为一项重要国策予以实施,实施比国内集团公司更为优惠的政策措施,如我国制定的“三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对外资企业来国内投资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赋税征收等方面给予多方优惠和照顾,并把外资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独立的经济实体,允许外资企业作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的实体身份出现;允许具备法人条件的外资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以有限责任公司或集团公司的名称出现。我国通过实施这些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外商来国内投资建厂,发展实业。特别是我国公司法关于公司的治理结构、治理体系和管理模式,符合国际管理,使得外商企业在国内发展容易适应中国的国情和土壤,为外国企业在中国创业发展和建立集团公司创造了有利条件,外资企业也因此源源不断地来中国投资创业发展。加入WTO后,特别是在近年国际引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党和国家反复强调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在华投资企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我国政府还根据外商所提意见和建议,依照国民待遇原则,结合国情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外商投资保护工作,以保证引进外资规模较快增长、质量稳步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外资企业集团公司也因此不断发展和壮大。而外资集团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在就业、投资、产出、税收、国际收支等方面对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挥了重大作用。据资料显示,到2017年10月底,外商在国内创办的企业近84万家,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10余万户,亿元以上的集团公司超过1万个,累计吸引外资规模高达1.8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全球排名第二,连续25年位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外商投资集团公司创造了我国近1/2的对外贸易、1/4的工业产值、1/7的城镇就业和1/5的税收收入,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进一步不断增强。
        六、为中国集团公司步入世界五百强排行榜开通了航道
        1987年国家刚刚决定组建企业集团时,没有一家中国集团公司上市。在党和国家政策引领下,随着1992年中国证监会的组建和股份制改革的推进,大量集团公司踊跃上市。集团公司几乎占领证券市场全部江山,并不断与国际接轨,向《财富》杂志所排列的世界500强进军。1994年《财富》改变排名标准,将服务业包括在500强之内,从这时起,世界500强的排名表上出现了中国集团公司的名字。1994年入选的中国集团公司仅有中国银行、中国化工和中国粮油3家,且只分居500强的第207、209和342位。1998年,500强名单上又增加了中国石化和中国工商银行两家企业。1999年,500强名单上有9家中国企业;2000年中国内地共有9家企业进入500强企业;2003年有12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2004年有17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2005年中国有18家企业入选世界500强;2006年有23家中国公司进入世界500强公司名单;2007年中国有30家企业进入 世界500强;2008年世界500强的中国集团公司已达35家;2009年度世界500强企业牌行榜中,中国集团公司已有38家上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第9名的成绩成为首家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前10名的中国企业。2010年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中国集团公司已有53家;2011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集团公司有69家;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有79家;2013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集团公司有95家;2014年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100席;2015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集团公司已达106家。在2016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两岸三地一共有110家集团公司上榜(含台湾企业7家),这一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在榜上仅次于美国而稳居全球第二位。同年,日本企业在500强公司排行榜中的数量仅有52家,仅为上榜中国企业数量的一半;欧洲三强德、英、法加起来共有84家,也远不及中国企业上榜总量。2016年世界500强上榜公司的平均营业收入为553亿美元,平均利润30亿美元;上榜中国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为571亿美元和32亿美元,略超过世界500强公司平均水平。据2017年7月20日《财富》杂志于发布最新的世界500强企业的排行榜来看,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连续第十四年增长,今年达到了115家,比上年度增加5家。其中,中国大陆(含香港在内,不包括台湾地区)为109家企业,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公司有3家。其中,国家电网与去年持平,位居排名第2位。而且2017年,中国大陆又有10家集团公司首次上榜世界500强,它们是安邦保险集团、恒力集团、阳光金控、阿里巴巴、碧桂园、腾讯、苏宁云商、厦门建发集团、国贸控股集团和新疆广汇。其中,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有48家入围。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集团公司进入世界五百强企业榜。有人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集团公司将垄断《财富》世界500强。
        七、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走进去和走上去坚定了重要基础
        1992年,世界跨国集团公司开始前来中国投资。同时,中国集团公司也迅速成长,并开始向海外进军发展实力。2000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要“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开展加工贸易,或者合作开发资源”。2001年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发展跨国集团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的新阶段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在此政策引导下,中国集团公司走出去参与全球竞争和全球治理经历了三步走阶段:主动适应全球化阶段,从当地企业成长为全国性集团公司,与跨国公司在国内市场竞争;积极推进全球化阶段,这就是不失时机地走出去发展;全面实现全球化,这就是建立全球营销、制造、融资、设计、研发和管理运营网络,成为全球知名的集团公司。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加上有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优势,为中国集团公司走出去投资和并购提供了机遇。党的十八大之后,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推进,2014年9月我国修订《境外投资管理办法》,确立了“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管理模式,中国集团公司在海外投资和并购自主决策能力上升,海外投资和并购也进入了黄金期。据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集团公司海外并购项目数为331个,并购金额达到395.80亿美元;2015年海外并购项目总共593个,累计交易金额401亿美元(包括境外融资),其中直接投资338亿美元,涉及领域几乎覆盖国民经济所有行业。2016年,中国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1299.2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集团公司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项目742起,实际交易金额1072亿美元,涉及73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行业。据2017年10月资料显示:中国集团公司走出去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海外资产达到6万亿美元,仅十八大以来的5年,中国对外投资就超过了6600亿美元。中国已从过去的资本输入国变成了资本净输出国。中国海外投资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质量不断提升。过去的投资大多是小的、劳动密集型的,但近几年已开始向高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企业投资转变;过去大多是在周边发展中国家投资,最近几年不断走向发达国家。中国对外投资起步晚、经验不足,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这是“前进当中的困难”。过去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投资,经过努力,非理性投资得到了有效遏制。中国政府将继续鼓励集团公司特别是有实力、信誉好的集团公司走出去,并会更好地维护海外投资集团公司的权益。中国集团公司境外投资和并购,对推动国内经济、技术、投资、就业增长、中国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和全球价值链布局有好处,同时对投资东道国更有好处,能帮助被并购企业摆脱困境,为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对东道国的贡献也在不断增加。仅2016年,中国集团公司对外投资就带动东道国就业岗位150万个,为东道国增加了近300亿美元的税收。随着中国集团公司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今后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投资和并购,而且投资领域更加多元化,多样化,投资方向从产业链向全球资源配置;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走上去”参与全球治理以及在引领经济全球化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5月4日《长江商报》预测,仅高铁一项,预计到2019年全球市场将达到1334亿美元,而我国的高铁集团公司是主要承载者和建设者;而我国BAT、三一重工、中兴、华为、青建等民企集团公司都是“走出去”以及“走进去”和“走上去”的主力军。
        八、成为培育优质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品牌的天然基地
        中国集团公司的组建和发展,为促进中国成为世界的商品生产大国、出口贸易大国、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第一网络大国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国生产的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已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56家制造企业进入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近年来,中国集团公司在“神舟”系列航天飞船发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ARJ21新型支线客机交付商用,长江三峡升船机刷新世界纪录,多轴精密重型机床等产品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高铁、核电、通信设备等在全球竞争中已居于绝对竞争优势地位;中国移动通讯等集团公司还建成了全球最大4G网络,网民总数从4.57亿达到7.31亿人,4家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10名;机器人及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已连续两年产销量居全球第一。但长期以来,中国品牌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是品牌大国或强国。在Interbrand发布的全球最佳品牌百强榜中,四年前我国一直是零。近年,华为和联想等集团公司的品牌虽已进入全球最佳品牌百强榜但排名较后,“中国品牌”在国外仍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由于中国集团公司具有资本总量与经济规模、生产产品与市场营销、整体联合与“舰队”作战、共享有形和无形资源、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多元经营与抵抗风险、统一运行与规模效益、行业“垄断”与影响市场、跨国经营和全球营销等众多优势,又具有弘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团队的品质,能生产更多有创意、品质优、民喜欢的产品,是淘汰不达标产品,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信心,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建设世界品牌的主力军。尤其在世界越来越进入品牌经济的时代,只有中国集团公司能够全面承担国家《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进化到4.0时代的重任,能够建立中国特色品牌发展基地、创新核心技术,重建“分类评价”体系,引领中国制造升级,建设制造强国;能够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对接《中国制造2025》,实施工业基础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全面实施标准化工程和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农业机械、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标准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新进展,在进入市场营销方面适应新需求、打造新标准,培育并打造出成千上万个优质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品牌,使大批“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品牌享誉世界。

(未完待续)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 集团信息
  • 宏观政策
  • 研究报告
  • 会员之窗

上海建工集团获得18项“中国安装之...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安装协会第七届四次理事(扩大)会议暨第七届四次常务理事会上,表彰了“2021-2022年度中国安装工程优质奖(中国安装之星)”。集团承建的前滩中心25-02地[详细]
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
5月24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会。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中央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玉卓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认真学习[详细]
我会编撰《中国集团公司30年》一书...
由中国集团公司促进会编撰的《中国集团公司30年》一书,已于国庆70周年之际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共十章,38万字。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昌智和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贺光辉分别作序。[详细]
栏目ID=3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